-
教育部校園霸凌人才庫改版更新
【最近更新:113年5月14日】 • 校園霸凌防制準則(以下簡稱防制準則)於113年4月17日修正公布,第9條第1項規定:「中央主管機關應建立下列二類霸凌事件專業調和及調查人才庫(以下簡稱人才庫): 一、各級學校生對生霸凌事件專業調和及調查人才庫(以下簡稱生對生人才庫)。 二、專科以上學校師對生霸凌事件專業調查人才庫(以下簡稱專科以上師對生人才庫)。」 • 依前項準則第9條第5項規定:「人才庫之專業人員,均得以學者專家身分,擔任諮詢委員會、防制委員會及審議委員會之委員。」,依第27條及第52條規定略以,生對生事件之處理小組及專科以上學校師對生調查小組,應依規定自前項人才庫遴選組成,爰本部建置調查人才庫,並已完成更新,請各相關單位依據本網站資料延聘委員。 • 本部人才庫資料持續向所列調查專業人員調查蒐集更新資料,現以本檔案公告於本網站「人才專區」(https://bully.moe.edu.tw/personnel)。部分未列明欄位將持續補正,並同步更新本網站查詢系統之資料。 • 另本網站人才庫資料如有更正需求,請填寫資料更正表單(https://reurl.cc/bVDqOl),相關資料於每週五更新,當週更正之資料,將於完成資料彙整作業後,於隔週五進行更新,請自行至本網站人才專區確認。 教育部感謝您對防制校園霸凌工作的重視與關心。 • 人才庫系統管理聯絡專線:02-77367937王小姐
2024.05.14 -
教育部修正發布校園霸凌防制準則
為使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真的能發揮功效,避免學生因為校園霸凌受害,教育部自去(112)年3月起即委託專家學者進行「校園霸凌防制準則」檢討,歷時1年,共召開20場次研商會議,6場次公聽會,廣邀教師團體、家長團體、重要民間團體、校長團體、兒少代表、學者專家、地方政府與民意代表討論,深入瞭解處理校園霸凌問題時,實務上面臨的困難,並努力找出解決方案,終於完成「校園霸凌防制準則」修正,將自本(113)年4月19日施行。本次修正重點如下: 一、區分「生對生」與「師對生」霸凌事件,分別妥善處理: 本次修正將校園霸凌事件區分為「生對生」與「師對生」霸凌事件,依其特性分別妥善處理,生對生霸凌事件依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處理,高級中等以下學校「師對生」霸凌事件,則依「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」處理(第5條)。 二、落實預防輔導機制: 本次修正明定各級主管機關及學校應以預防及輔導為原則,積極推動校園霸凌防制工作,包括每學期辦理校園霸凌防制及輔導增能研習,強化教職員工班級經營能力(第8條)。此外,也要求學校平時應積極處理學生的違法或不當行為,避免發生校園霸凌(第21條);再者,為鼓勵及保障學生見義勇為的行為,也增訂學生為了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、身體受到不法侵害,可以採取必要措施,而不受處罰(第22條)。 三、建立專業、公正及有效的處理機制: (一)「生對生」霸凌事件的處理,學校應設置防制委員會,下設審查小組判斷是否受理(第7條、第24條至第25條)。受理後,應組成處理小組進行調和或調查,完成調和或調查報告後,再交由防制委員會審議(第35條、第45條)。 (二)本次修正創設「調和程序」: 1.針對生對生霸凌事件的特性,落實修復式正義,促進雙方當事人對話與相互理解,化解衝突,修復關係及減少創傷(第28條至第32條)。 2.為了讓調和事件處理更具專業性與公正性,處理小組至少過半數委員應自人才庫外聘,由專業的委員尊重雙方當事人意願進行調和,以確保調和的專業性與公正性(第27條)。 3.調和視雙方意願進行,若一方無意願,或者處理小組委員認為有運用權力影響調和進行,則立即停止(第32條)。 (三)在「調查」程序部分,本次修正也更明確規定調查程序的進行方式,包括調和及調查程序的轉換(第33條),訪談時應全程錄音或錄影、行為人應親自出席接受調查、訪談學生應以保密方式為之等,以保障調查程序的公正性(第39條)。 (四)過往學生構成刑法傷害罪之行為(例如毆打他人導致骨折),因不符合霸凌「持續性」要件,學校通常不受理或認定霸凌不成立,讓外界誤以為學校不處理故意傷害事件。本次修正已完善故意傷害事件處理程序,以後學校可準用霸凌事件之處理程序,嚴謹慎重的處理(第71條)。 四、強化主管機關權責,有效快速保障被行為人權益: 過往被行為人不服處理結果,向學校提出申復與申訴後,主管機關才有立場介入處理。為保障被行為人,本次修法強化主管機關權限,被行為人對學校作成的終局決議不服,即可向主管機關提出陳情,立即由主管機關所設的審議委員會審議,以保障被行為人權益(第49條)。而在行為人部分,則可依據正常救濟程序提起申訴(第46條)。 五、建置專業調和及調查人才庫: 教育部為確保「處理小組」的調和及調查品質,已積極辦理霸凌調和及調查人才培訓,並建立人才庫,透過培訓教育、法律、心理、輔導、社會工作等領域之專業人士,確保校園霸凌事件處理品質(第9條)。 六、健全相關配套機制: (一)建置調查人才庫:迄今教育部已辦理6個梯次調和及調查人才培訓,培訓720名人才,5月將繼續辦理3梯次培訓,培訓人才預計突破千人。 (二)製作工作手冊:為配合新版「校園霸凌防制準則」施行,教育部已為學校與主管機關編製操作手冊,提供實務現場運用。 (三)相關資源經費補助:為因應「性別平等教育法」、「校園霸凌防制準則」及「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」修正發布,協助各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事務輔導工作運作,充實推動業務之人力,後續預計投入新臺幣2.5億預算協助各地方政府及學校。補助項目包括:「辦理性別平等教育、霸凌防制及正向管教推動業務所需人力及運作」及「辦理校園性別事件調查專業人員培訓研習」等經費。
2024.04.17 -
112年反霸凌宣導圖卡提供宣導運用
今年製作的反霸凌宣導創意圖卡,提供大家於網路轉發宣導使用。 更多宣導資料,可至本網站-資源下載區 連結運用。
2023.11.17 -
襪!我們不一樣 反霸凌快閃
台灣新生社 【記者夏秀珠/台北報導】 生活中,有許多包裝在「玩笑」或「善意」背後的言語,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是強加在他人身上的「微歧視」。調查發現近7成學生認為校園中的微歧視問題嚴重,超過9成認為微歧視將演變成校園霸凌,顯示校園教育實行刻不容緩。台灣太古可口可樂連續七年攜手兒童福利聯盟推動《我有我的霸免權》反霸凌計畫,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鼓勵大眾重視校園霸凌議題。今年延續2022年《襪!我們不一樣》主軸,以「接納自己 尊重別人不一樣」出發,特別策劃於日昨在松菸文創大街舉辦為期四天的《襪!我們不一樣:反霸凌「快閃」特展》,包含炫光迷宮、「微歧視」不倒翁和細語森林三大亮點。同時今年也邀請到「國際美人」鍾明軒擔任反霸凌愛心大使並參與快閃特展共創,現場拍照打卡有機會抽愛心大使同款「不一樣襪」,鼓勵大家在日常穿上不對稱的襪子一同響應「11月反霸凌襪子月」,從源頭出發,消除微歧視,杜絕校園霸凌,為不一樣發聲,讓改變發生!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總經理胡玲瑄表示,「我們很開心能夠連續七年與兒童福利聯盟攜手推動反霸凌計畫,去年首次啟動了「襪!我們不一樣」反霸凌計畫,這個計畫不但呼應了太古可口可樂對多元與共融的重視,更獲得豐碩的成果,累計全台共有超過16個縣市、90所學校、7,620位學生穿上不一樣的襪子自主響應!今年希望可以透過快閃特展延續這個力量,期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微歧視的影響並能響應這個議題,讓每一個不一樣的存在,都可以自在生活、快樂成長。」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白麗芳表示,「近日教育部啟動校園霸凌防治準則修法,兒盟建議增加預防的具體措施,如:瑞典的敏感教育,提升對種族、性別不一樣特質之敏感度;韓國的修復式生活教育,學習學生衝突時如何調解並促進彼此對話,將正確處理學生衝突、預防霸凌策略融入校園生活,以避免霸凌創傷發生。」 今年更邀請到「國際美人」鍾明軒擔任2023年反霸凌愛心大使,於記者會現場回首求學時期到成為超人氣創作者、歌手、作家的過程中,都常因個人特質突出而屢遭歧視或霸凌。鍾明軒亦以自身經驗呼籲同樣遭遇的青少年,學習正向接納自己,更要尊重他人的不一樣,避免微歧視言語,從源頭杜絕微歧視與霸凌。鍾明軒也於今日記者會上展現以「不一樣襪」改造而成的多巴胺色系時尚手套,率先響應「襪!我們不一樣」反霸凌計畫,呼籲大眾一同穿上左右不一樣的襪子,不僅要勇敢做不一樣的自己,更象徵多元與包容。(見圖)
2023.11.12 -
教育開講廣播節目:校園中的網路霸凌樣態
教育廣播電臺邀請 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韓昊雲 組長 宣導網路霸凌樣態說明 訪談內容 提綱一:校園中的網路使用現象 依據iWIN所進行的網路調查結果,國中以上的兒少超過九成擁有自己的行動裝置,超過八成擁有自己的行動網路,代表兒少已有自主上網的能力與實際行為。上網的型態主要是社群平臺與即時通訊、其次是觀看影音、遊戲、學習等 提綱二:校園中的網路事件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。 校園中的網路事件,往往是校園生活的延伸,並無法完全切割。就如同在班級教室中的人際關係、衝突事件,會延伸到社團、補習班、校外活動等,網路也是其中的一個生活場景。反之,在網路上的事件亦會影響到校園生活。 提綱三:網路霸凌及校園中的網路霸凌事件處理原則。 依據「校園霸凌防制準則」,學校處理可簡要區分四個原則:知悉通報、處理調查、輔導介入、關係修復,若是由校園霸凌延伸的網路霸凌亦可視作校園霸凌的其中一部分,依上述原則進行。若是與校園關係的網路霸凌,主要會建議依據蒐集證據、遠離現場、尋求協助;若有回應之需要應謹慎小心、力求完整,避免提供片段陳述或單點回應。 提綱四:遭受網路霸凌時,家長、教師及學生可以如何因應? 若為被害者可依循上述步驟,但師長與學生更多的可能會是加害者、受害者之外的旁觀者(第三者),當我們身為旁觀者的時候,會鼓勵能夠成為受害者的支持力量,透過有智慧衡量自身能力,來提供協助。 廣播連結(保存至112年12月23日):https://www.ner.gov.tw/program/5a83f4e9c5fd8a01e2df008a/6541f3d938747e0022b8dcf7
2023.10.24